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019
  • 17601
    日治時期-台中富商的一天
    日治時期-台中富商的一天
    在日治時期的臺中,一位富商的每一天充滿了商業與金融活動。從清晨巡視家族事業,到與銀行和信用合作社處理資金事宜,再到與商業夥伴討論投資與合作機會。這些日常的決策與行動,都是他成功發家致富的關鍵。
    樓宇韶、林芷誼、靳鈞焱、詹峻宇、陳瑾泰 2025/01/01
  • 66
    我與貓咪們的古典相片沖洗
    我與貓咪們的古典相片沖洗
    以自家貓咪為素材所作的攝影作品, 有單層結構鹽紙、氰版、鐵銀相紙、亦有兩層結構蛋白相紙 以及由FB相紙與RC相紙沖洗而成的明膠銀鹽相紙 所有照片充滿了對家裡毛孩的喜愛與重視, 並為2024年最後對祂們的紀念, 虎斑貓米羅於2024年3月15日回到貓星;賓士貓黑皮於2024年7月3日回到貓星
    藍橘、Ruuuuuuu 2025/01/01
  • 17
    北港高中傑出校友陳哲正典藏之台灣唯一清代石敢當橋碑
    北港高中傑出校友陳哲正典藏之台灣唯一清代石敢當橋碑
    乾隆24年(1759),泉州安溪人陳順直渡海來台,於笨港南郊菜園農耕,並建立南壇講道。乾隆56年(1791)改名「水月庵」。寺內保存一方石敢當橋石碑,是台灣已發現唯一鐫刻「石敢當橋」四個字的石敢當,彌足珍貴,石材是花崗岩,由於年代久遠石面風化脫落,使鐫刻文字模糊但不難看出。這塊石敢當有三百餘年歷史,除作為防範水患之用途,亦可見證清初笨港繁華船車輻輳。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01
  • 16774
    Pyramid的一天
    Pyramid的一天
    莎莎提著小巧的背包,匆匆趕上開往台中的火車。今天是她期待的日子——她將與心愛的阿迪,在台中重逢,兩人約好一同去東協廣場,沉浸在屬於他們的美好時光裡。東協廣場是他們的共同地方,承載著對故鄉的思念,也是愛戀的見證。莎莎與阿迪肩並肩漫步在人群中,穿過熟悉的攤位與熱鬧的街市,這裡的每一角,似乎都記錄著他們共同的回憶。在這片異鄉土地上,莎莎與阿迪的故事悄然延續...
    張育慈、黃芷徽、林妍真、簡伃岑、馮芊慈 2024/12/31
  • 645
    日治時期臺中市——美代子的一天
    日治時期臺中市——美代子的一天
    重返日治時期,窺探豪野人的精彩日常
    李珮芸、彭韋晨、簡綺柔、黃靖彤、張恬甄 2024/12/31
  • 23
    北港高中學生早期軍訓制服與畢業旅行
    北港高中學生早期軍訓制服與畢業旅行
    台灣戒嚴時期高中學生的軍訓制服反映了當時政府透過軍事訓練塑造學生愛國意識和服從精神的教育政策,從民國20年代延續至民國70年代解嚴。照片佐證了北港高中學生在畢業旅行等場合也必須穿著軍訓服,展現出戒嚴時期國家對學生服儀的嚴格管控。軍訓服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見證了早期愛國主義與國民精神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這些文物現由校友捐贈保存於校史室。從軍訓服的演變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從威權統治到民主轉型的過程。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31
  • 18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典藏之蘭記書局千字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典藏之蘭記書局千字文
    傳統啟蒙教材,以識字、習字、倫理為主,館藏主要有兩類:一類為字書,即所謂的「小學」教材,專為兒童的識字教育而編寫。《千字文》是自唐代以後兒童必備的讀本。以後的各種《字書》皆屬此類。另一類是格言,為治家立身之言,用以垂訓子孫,如、《神童詩》、《增廣賢文》等。此外,詩選亦頗為流行,如《千家詩》。蒙學中使用廣泛的四種教材,便是合稱「三、百、千、千」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30
  • 22
    北港高中校史室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文物
    北港高中校史室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文物
    北港高中校史室典藏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立於民國67年,鄭豐喜自幼殘疾,飽受貧困與磨難,憑藉堅毅的意志克服逆境,最終考上國立大學並成為教師。他積極的人生故事感動社會,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並在逝世後由遺孀設立基金會,持續為身心障礙者服務。其事蹟寫成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先生以自身經歷證明了即使身處逆境,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就能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30
  • 24
    北港高中1960年代軍訓課程之刺槍術
    北港高中1960年代軍訓課程之刺槍術
    1960年代台灣的高中男學生的軍訓課程戶外軍事訓練上課時數比今日多出許多,包括刺槍術、戰備行軍、射擊訓練、化學戰劑防護等。展現了當時台灣戒嚴時期,全民皆兵的社會氛圍與高中教育中融入軍事訓練的特色。隨著時代的變遷,軍訓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透過早期的老照片,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過去的教育體系和社會環境。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9
  • 18
    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捐贈朝天宮之笨港奉憲定案留存車路碑初探
    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捐贈朝天宮之笨港奉憲定案留存車路碑初探
    本物件為笨港康熙55年(1716)奉憲定案留存車路碑,日治時期由北港高中校友黃水水先祖發現,黃水水捐予北港朝天宮文物館典藏,材質為花崗岩。碑身為長條柱狀,碑面銘刻「奉憲定案留存車路」等八字以及年款「康熙五十五年八月日公立」。屬於清代台灣的示諭碑,係官府給立嚴禁佔用公有地以維持淨空,用以公告說明該土地路已被列為道路,不能興建房屋或佔用,特地立碑公告讓民眾了解。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7
  • 3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之清代「天旌節孝」匾額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之清代「天旌節孝」匾額
    國立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保存一面清同治年間皇帝御賜「天旌節孝」匾額,是由笨港前清儒士蔡汝鐸後代捐贈。「天旌節孝」匾是經由皇帝核准表揚節孝事蹟所賜匾額,中央原嵌有皇帝之璽已經剝落遺失。北港清代老八街之一「褒仔新街」名稱由來之一即是同治年間,因蔡姓家族有媳被封為節婦,故名褒仔新街,現名「褒新街」。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7
  • 23
    緬懷北港高中良師左繩武老師
    緬懷北港高中良師左繩武老師
    清代湘軍名將左宗棠後裔左繩武老師於民國五○年代擔任北港高中教師,不僅不僅承襲了家族的忠勇愛國精神,更將其化為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學生的關愛。他在北港高中任教期間,不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以身作則,展現了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他默默資助貧困學生秘而不宣長達五年之久,直到被校長發現才為人所知,其善心義舉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其高尚品德值得後人永遠緬懷,成為北港高中校史上的一段佳話。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6
總筆數:1019 每頁筆數:12 頁次: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