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50
  • 1447
    聽見平埔族群的「聲」命力
    聽見平埔族群的「聲」命力
    聲音,是人類溝通最直接媒介,可以傳遞思念、故事,甚至是對先祖的崇拜。17世紀的臺南與高雄淺山地域為平埔族群生活的空間,但隨著不同族群移入,平埔族群語言與文化慢慢流失,已為當代亟需復振的語言之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2/12/28
  • 16
    山城記憶.苗栗風景:文化資產中的人與地
    山城記憶.苗栗風景:文化資產中的人與地
    苗栗作為客家文化與山林地景交織之地,擁有豐富的歷史建築、產業遺跡與地方生活記憶。本展以「山城記憶」為主軸,結合文化資產網與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資料,重新發掘苗栗地區的文化紋理,從建築、產業、交通、族群等面向, 呈現山城人民與土地的連結。
    賴世安 2025/06/09
  • 1311
    草山稜線,盆地人的心靈座標
    草山稜線,盆地人的心靈座標
    在台北盆地裡出生長大,生活了幾十年,除了小時候跟家人搭車去草山(Tsháu-suann)公園賞花,並像所有同代人那樣在花鐘前留下姿勢笑容如出一轍的制式紀念照之外,我從來沒有想過,這盆地周圍的山跟我有任何關聯。直到某次偶然間讀到台北近郊柳杉林的資料,才知道原來離盆地這麼近的地方竟有整片森林。 第一次登上七星山東峰和主峰,我這個盆地人終於發現,原來山的後面就是大海,原來山跟海與我的距離竟然這麼近。
    俞智敏 2022/09/17
  • 993
    龜山島歷史與特色
    龜山島歷史與特色
    探討位於臺灣宜蘭縣龜山島當地特色及早期居民的生活 讓我們一同欣賞當地特色吧!
    王蘭馨 2023/03/17
  • 2136
    豐年祭
    豐年祭
    阿美族是現今台灣比例最多的原住民族,而其祭典豐年祭更是最為耳熟能詳
    衣彥霖 2023/01/10
  • 592
    台大校園裡的樹
    台大校園裡的樹
    這三種樹木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人生中不同階段的樣子。 校園內的楓香相較於其他樹木較為矮小,而且樹幹有許多綠色和橘紅棕色的葉子,彷彿充滿童心的小孩子。而大王椰子高聳挺直樹幹,展現出成年人般的幹勁。最後正榕長長的氣生根,像老年人的鬍子,充滿了歷練和智慧。
    譚嘉盈 2024/05/28
  • 519
    帶著孩子遊台江
    帶著孩子遊台江
    台江內海在17世紀時為台灣西南部的一座潟湖,坐落在現今安南區西側,百年來滄海桑田,由於河流改道、氣候變化等等多項因素之下,內海不再,取而代之是大片的泥灘地。這樣的泥灘地,除了闢成養殖魚塭,因為日照充足、乾濕季明顯,鹽業也成為發展重點,後來經濟轉型,鹽業不再,魚塭也逐漸廢棄,少了人為的環境反倒吸引許多候鳥嬌客,第一座以濕地為主的台江國家公園在2009年誕生,但成立的背後,有著許多的風起雲湧...
    廖得凱 2024/02/14
  • 24
    齊眉棍
    齊眉棍
    棍可攻擊也可防身 以對練型態使棍子與身合而為一 進可攻退可守 棍法單人套路 以進攻為主要動作 多人齊練聲勢較為浩大
    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 2025/05/28
  • 88
    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
    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年)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日治昭和十年(1935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
    周海暉 2025/05/30
  • 384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文物解讀工作坊實錄
    「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 文物解讀工作坊實錄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自113年7月份至9月份辦理文物解讀工作坊,以16族群工藝為主題如織布、陶壺及木雕等藏品,邀集部落工藝師進行藏品的圖紋、技法及文化意義解讀,逐步尋回這些文物背後的脈絡與故事,讓後人得以一窺傳統工藝的精髓。 透過工藝師的闡述揭開了文物背後那深刻的技藝與記憶,讓我們重新與這片土地及其文化故事產生聯繫,並喚起我們對這片土地共同的回憶與情感。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2024/11/26
  • 1787
    在餐桌上與湯姆生相遇
    在餐桌上與湯姆生相遇
    湯姆生在旅行紀錄中提到許多淺山風味,透過這些紀錄,我們得一窺150年前先祖們生活的現場。如今地方社群探尋食材重新創作,讓當年湯姆生在舌尖上體驗的淺山驚喜,再次感動一起生活在這座島嶼的我們。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3/01/07
  • 579
    日「新」閱意
    日「新」閱意
    新住民,是目前台灣十分重要的人口組成;根據113年4月份內政部移民署之數據顯示,目前在台外籍配偶人數約為60萬人,佔了台灣總人口數近3%。台灣向來以多元、包容、友善作為國際形象,也確實,在台灣我們時常能夠看到道地的泰緬、印尼美食、越南小吃等等,這些商鋪的老闆(娘)來自不同國家,他們在臺灣組成家庭、帶來家鄉的文化、美食,讓我們的社會有了多元的面貌。
    北科大 文發系 撰文|林柏佑 採訪|張耕維 編輯|尹樂炫、劉丞勳 2024/06/16
總筆數:150 每頁筆數:12 頁次: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