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106
  • 827
    離島中的離島-桶盤嶼
    離島中的離島-桶盤嶼
    桶盤嶼,是澎湖群島中距馬公市最近有住民的離島,搭乘交通船,只要十來分鐘即可到達。整座島嶼由玄武岩柱狀節理所包圍,壯觀的天然景觀,是台灣極具列為世界遺產的潛力景點之一,然而不只美景,桶盤嶼百年下來所累積極具地方特色的人文,也是讓人駐足的美好所在。
    廖得凱 2024/01/30
  • 4145
    消失的遊樂園
    消失的遊樂園
    小時候去的那座遊樂園,現在還存在嗎? 隨著時光流逝,昔日風光一時的遊樂園早已走入歷史 但回憶裡似乎還迴盪著歡樂的喧鬧聲......
    卓亭瑜 2024/02/16
  • 1041
    患難見真情——那些年扛茨的故事
    患難見真情——那些年扛茨的故事
    溪南寮興安宮「扛茨走溪流」在2024年已經步入第四屆,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與扛茨的活動,無論縣市和年齡,都是深刻記住這份先民留下的傳統記憶……
    葉書婷、蔡宜璇 2024/02/08
  • 3408
    從地圖說臺中舊城
    從地圖說臺中舊城
    用地圖呈現臺中市舊城區的都市發展,而在計畫構想前臺中市兒玉利國的同心圓構想,但為了因應臺中市區的土地使用分區規劃,採以巴爾頓和濱野瀰四郎的棋盤格市街棋盤格,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日治時期棋盤式方格市街。而本展覽分以時間年代的規劃以1911以前、1911~1920、1920~1945年代做時間階段的劃分,而其中包含因應人口聚集都市帶來的擴張與工商業的蓬勃發展等等的因素,讓舊城也隨之發展出不同的樣貌型態。
    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2024/01/12
  • 1799
    高空下的台中歷史故事
    高空下的台中歷史故事
    余如季老師藉由不同手法去紀錄高空下台中各個不同角落, 拍下每張照片的樣貌背後都有著濃濃的歷史韻味。
    第11組 張芷綺 連浩宇 王晨宇 賴智暄 2024/01/03
  • 535
    大灣
    大灣
    描述許多有關大灣附近的景點與一些古色古香的歷史古蹟
    張沛芸 2024/01/09
  • 805
    大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市
    由於此次議題探討的範圍僅限於萬華,而我們組別對於萬華的經濟能力特感興趣。因此我們上網查找資料,並搜集各方對於街友經濟問題的分析研究,幫助我們更了解街友們的實際情況,也希望能對社會盡一份力,幫助部分族群脫離困境。
    數位實中B班第三組 成員:張育鵬、林羨鈞、林家均 2023/06/27
  • 710
    繁華與經濟落難
    繁華與經濟落難
    由於萬華地區聚集許多的街友與性工作者,在眾人眼中常會被貼上標籤,使得人們無形中對萬華產留下刻板印象;因此我們想藉由這次專題探究的機會,從經濟弱勢者流入萬華之現象-探討萬華就業機會。期待這個研究能讓人們重新定義萬華的樣貌;並真正幫助經濟落難者的處境。
    數位實中B班7組 成員:吳倚恩、翁嘉沅、楊詠甯 2023/06/27
  • 2367
    當捕魚不再是一個選項,漁港會是什麼?
    當捕魚不再是一個選項,漁港會是什麼?
    被海洋所圍繞,台灣身為一個海島,居住其上的人們自然與海洋有極深的關係,而漁港便是其中一個媒介,但目前各地的漁港正面對不同的困境,而在未來我們可能將看到漁港不再是我們熟知的樣子。 在未來的情景之下 漁港如何在新的未來重生? 地方的各個漁港有哪些方案能夠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漁港將擔任什麼社會上的新角色?
    傅昱森、藤田竜成、楊筑君、王愛佳、黃銘麒 2023/05/24
  • 366
    剉冰IN臺史博周年慶成果發表
    剉冰IN臺史博周年慶成果發表
    剉冰的到職一周年,終於要來展現這一年的成果了,請大家繼續愛剉冰支持剉冰。
    一塊仙貝 2023/03/28
  • 1303
    歐亞甜點文化交流
    歐亞甜點文化交流
    不同國家的甜點代表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透過介紹不同國家的甜點,可以讓人們更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增進文化交流和理解。 透過甜點可以減少文化隔閡,歐洲和亞洲國家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特色,但由於語言和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可能造成文化隔閡,更有人認為文化有貴賤之分。本展覽將介紹五種甜點的介紹,藉著介紹不同國家的甜點,可以讓人們更容易了解當地的文化與歷史背景,減少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和衝突。
    董安芯、謝佳伶、莊苡暄、陳妍瑋、楊于暄 2023/05/22
  • 1007
    🏃🏻‍♀️後山姑娘的人生歷險記🏃🏻‍♀️
    🏃🏻‍♀️後山姑娘的人生歷險記🏃🏻‍♀️
    回顧王慧美的人生冒險記,在臺東山海間成長,與原住民姊妹一起在花蓮讀書,臺南、臺北工作,落腳臺南市區後,在漢人為主的社區中逐步累積自立韌性,如今以分享經驗、扶助婦女、都市原住民朋友為志業。 家人、姊妹、教育和信仰交織而成的支持,陪伴王慧美突破各個人生關卡,讓他長出感恩與勇氣的生命之眼,他的故事中,或許可以看見許多阿姨們的人生剪影,也映射出許多後山姑娘的打拼歷程,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嚴麗 2022/11/20
總筆數:1106 每頁筆數:12 頁次: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