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
7472
初九天公生:鹿港人氣口的敬神習俗農曆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拜天公」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感恩玉皇大帝的照顧,並祈求來年家族平安順利,帶路人鹿港學哥領著大家進到大街、市場與自宅,走入鹿港人的信仰生活,認識拜天公傳統禮俗。游佳晏(離子燙浪貓) 2024/01/29 -
3240
點亮木梓 火把遊庒「木梓」一個寂靜的山村,隱身於蜿蜒的山徑中。 過去,學童們手舉著火把,在清晨、在傍晚的昏暗間照亮著一條上學的道路,陪伴他們走過童年時光。 多年後,長輩們,再次舉起火把,手中的燭火搖曳風中,再度照亮那條往返學校和家之間的山徑小路。黑暗中的微光,讓他們看見童年時的身影,招喚出記憶深處裡那段美好的時光。社團法人高雄市小鄉社造志業聯盟 2023/12/25 -
9570
藝閣文化共築竹圍回憶竹圍物產豐富,村民樸實,自從桃園航空城的入進計畫,村民被逼迫限時、陸續搬遷,種種因素下,竹圍社區備受空前大挑戰。困境與窘境之下,竹圍社區發展協會仍積極地找出社區的在地特色,透過連結社區資源,積極做保存紀錄,將老、中、青三代即將消失的家園記憶,凝聚尚未搬遷居民的情感,加上竹圍社區過往累加的種種,對於民俗文化的認真與推廣,在地獨創的特色與文化愛好佳績。YNLI CHEN 2023/12/14 -
3978
左鎮自造 製造左鎮/拔馬信仰誌山跟海不是隔絕,而像是一種通道與路徑,成為臺灣多元人群移動的介質。人們攀山渡海的軌跡形成路徑,承載不同人群互動的故事記憶。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3/12/04 -
3997
初來柵到/唱出我們的故事昔日,海洋如同是歐洲人群認識另一國度的路徑。曾經,他們沿海進入臺灣山林,與高雄沿山木柵(Bak-sa)部落的西拉雅族人在山間互道平安,捎來西方基督福音樂章、捕捉了西拉雅族人生活群像,留下福爾摩沙島的時光切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2023/12/04 -
4603
金門軍管時代下的生意經後浦大街,金門最繁鬧的中心,「踅後浦」團隊走讀路線「軍管時代下的生意經」的所在街道。 一條軍民與市井生活交織下的後浦走讀路線,帶路人領著大家進到幾家老店和一些曾經被軍方佔用的場所。走入1949-1992的後浦,認識軍管時代與老街的興衰。金門.村復號 2023/11/10 -
3595
百年習俗 澎湖縣西嶼輪普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打開陰界的結界,四方好兄弟們在陽間接受施食與超度。 臺灣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出各種中元普度的流程及形式, 在澎湖縣西嶼鄉則有著上百年的「西嶼鄉輪普」習俗。汝賀文化工作室 洪莉棋 2023/11/08 -
1692
探索海洋臺灣在地知識-澎湖海洋文化見習之旅臺灣島嶼四面環海,各時期相互交流而融合,建構出臺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與知識。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22年起,推動地方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以梳理、記錄海洋臺灣在地知識為目標,2022年完成馬祖的傳統蝦皮定置網,2023年起,展開了臺灣東北方基隆八斗子、宜蘭龜山島及宜蘭南方澳漁法漁具調查之旅。 除了詳細記錄外,首站見習之旅,我們來到了澎湖,與記錄者或耆老對話,感受臺灣海洋文化的多樣性。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林奎妙 2023/10/31 -
2737
藝術行動到永續經營-蓋一座沿著海港沒有邊際的美術館星濱山團隊面對文化流逝問題,嘗試為地方文化深根作努力,仍在進行式。自2018起透過藝術共創工作坊、田野教育、地域型藝術季等行動,將土地魅力讓更多人知道,進而從藝術行動轉而實踐永續經營,提出「永晝海濱美術館」。 「永晝海濱美術館」已歷經3屆,以永續為目標,強調街區合作的營運概念,不僅與街區店家合作提供展場空間,也持續創造適合青年創業的環境,讓藝術展覽能更長期而永續地發生在地方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2023/10/24 -
8116
豐田玉豐田玉在1970年代曾經佔有全球玉石市場的90%,更是在1976年創造外銷50億的成績。這些為花蓮豐田這座小農村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自1980年代後,豐田玉停採,村莊逐漸沒落;不過出乎眾人預料的是,1980年南迴鐵路的興建,又將眾人的目光回到豐田玉身上。 這個產自中央山脈以東,縱谷以北的玉礦,有著南島語族先人們的歷史。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2023/10/20 -
2453
海路尋跡:龜山島來的人龜山島位於蘭陽平原外海上,因外形像浮龜而得名,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台灣獨有的海洋印象。有悠久的歷史記憶和傳說故事。自清國時期,島上形成漁村聚落。而在1974至1977年,因軍事需求,居民被集體遷村至宜蘭大溪地區。長輩擔心子孫會遺忘先人和故鄉的歷史,投入保存集體記憶工作。眾人致力社區發展,呼籲政府重新開放島嶼,於2005年元旦落成「龜山島漁村文化館」,保存地方文物和村落記憶。黃建圖 龜山島社區居民、海波浪 seabelongings 主事人 2023/09/18 -
4591
臺中舊城生活博物館臺中舊城區的重要性包含空間結構及歷史文化的紋理,在一百多年間從清代聚落形成、劉銘傳建省城、日治時期都市計畫、鐵路通車帶來南來北往的人及商業鼎盛、又隨著街道狹小商業中心轉移後沒落,短短百餘年間累積了臺中城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 隨著歷史洪流的軌跡,舊城物換星移、世代更迭,在舊城生活的人們從眷村、到都市打工的外縣市移民、東南亞移工、青年創生社群團隊…等,重新建構了舊城文化的多元性。愛社享生活文化有限公司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