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編輯精選

總筆數: 14
  • 72
    讓記憶庫成為便利可及教學輔助資源
    讓記憶庫成為便利可及教學輔助資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作為一個文化的典藏、融合、再利用的多重角色,提供了臺灣各種文化主題不同面向的交流平臺,能不能實踐在文化相關科系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呢?」
    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10/24
  • 448
    Bridging gaps through museum co-learning in NMTH
    Bridging gaps through museum co-learning in NMTH
    ICOM CECA 2023 Poster Presentation
    Yu-Hsuan, Fang 2024/09/18
  • 2258
    台北有個「唭哩岸石銀行」
    台北有個「唭哩岸石銀行」
    2018年底,由在地文化團隊倡議的「唭哩岸岸石銀行」,正式在搶救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的時候啟動此概念!我們透過志工招募普查46公頃的徵收園區、開啟群眾募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並支持更多元的教育推廣行動。這個簡單易懂但又重要的想法,因此以眾人之力傳播開來! 原期望的理想狀況是希望公部門以政策面來延續執行,但如果政府端動不起來,身為民間的力量,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 x 唭投郎 2024/02/19
  • 82480
    走入埔里淵遠流長的慶典-建醮大典
    走入埔里淵遠流長的慶典-建醮大典
    從2023年12月在埔里辦理的「癸卯年祈安三獻清醮文化節大典」開始探尋,尋找醮典中究竟有哪些意義非凡、不同凡響的儀式!!
    趙育暐 2024/02/18
  • 1399
    踏上小站的遠方,測量我與山海的距離
    踏上小站的遠方,測量我與山海的距離
    身為從小居住在都會區的我們來說,平時出入都靠爸媽接送,連公車都很少搭,火車對我們來說更是陌生,即使學校就在火車站附近,未曾搭過火車。因此在新學期選擇學習探究的主題時,我們參考了劉克襄介紹的路線,指導老師也先在課堂中教我們如何使用國家文化記憶庫查詢資料,在出發前研究這些日式車站的歷史背景和建築特色。現代人玩手機抓寶,我們則用銅板解鎖海線五寶,踏上追尋小站的遠方,規劃人生第一次的小旅行。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小 黃唯甯&莊晟右 2024/02/18
  • 373
    走過十年的酷兒影展, 以一場影像、運動和美學的論壇研討會揭幕
    走過十年的酷兒影展, 以一場影像、運動和美學的論壇研討會揭幕
    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01/29
  • 487
    從文化社群交流會開啟對談,展開文化記憶新想像
    從文化社群交流會開啟對談,展開文化記憶新想像
    國家文化記憶庫自2020年10月17日上線至今,透過與各界合作和徵集,已經累積超過300萬筆記憶資料,同時也以社群經營專案的形式與文化工作者攜手發展應用與推廣,期望把資料庫中的珍貴典藏資料帶回生活中,再次創造更多文化價值。2023年10月7日這天,國家文化記憶庫邀集文化社群夥伴同至臺東,一同感受東臺灣的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透過一場深度的經驗交流,嘗試共同理出一條內容應用與文化治理的路徑。
    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4/01/28
  • 2535
    百年習俗 澎湖縣西嶼輪普
    百年習俗 澎湖縣西嶼輪普
    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打開陰界的結界,四方好兄弟們在陽間接受施食與超度。 臺灣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出各種中元普度的流程及形式, 在澎湖縣西嶼鄉則有著上百年的「西嶼鄉輪普」習俗。
    汝賀文化工作室 洪莉棋 2023/11/08
  • 1826
    藝術行動到永續經營-蓋一座沿著海港沒有邊際的美術館
    藝術行動到永續經營-蓋一座沿著海港沒有邊際的美術館
    星濱山團隊面對文化流逝問題,嘗試為地方文化深根作努力,仍在進行式。自2018起透過藝術共創工作坊、田野教育、地域型藝術季等行動,將土地魅力讓更多人知道,進而從藝術行動轉而實踐永續經營,提出「永晝海濱美術館」。 「永晝海濱美術館」已歷經3屆,以永續為目標,強調街區合作的營運概念,不僅與街區店家合作提供展場空間,也持續創造適合青年創業的環境,讓藝術展覽能更長期而永續地發生在地方上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 2023/10/24
  • 856
    🏃🏻‍♀️後山姑娘的人生歷險記🏃🏻‍♀️
    🏃🏻‍♀️後山姑娘的人生歷險記🏃🏻‍♀️
    回顧王慧美的人生冒險記,在臺東山海間成長,與原住民姊妹一起在花蓮讀書,臺南、臺北工作,落腳臺南市區後,在漢人為主的社區中逐步累積自立韌性,如今以分享經驗、扶助婦女、都市原住民朋友為志業。 家人、姊妹、教育和信仰交織而成的支持,陪伴王慧美突破各個人生關卡,讓他長出感恩與勇氣的生命之眼,他的故事中,或許可以看見許多阿姨們的人生剪影,也映射出許多後山姑娘的打拼歷程,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
    嚴麗 2022/11/20
  • 3840
    閃亮的日子這樣過!
    閃亮的日子這樣過!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除了面臨政權更迭,也要重建因戰爭停擺的事務。 那麼,在這二十年間的臺灣人,都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是吃著番薯粥過著窮困的生活? 還是跟著政府發展經濟的勞碌日子? 其實,這個時期的臺灣人,過得比你想的還要閃亮!
    故事 StoryStudio 2022/10/24
  • 2161
    臺灣與原子彈的因緣
    臺灣與原子彈的因緣
    1945年,美國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約二十萬人死亡,也終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的臺灣,尚在日本統治之下,自然地,原子彈爆炸(原爆)的犧牲者中,也有在日本本土生活的臺灣人。 然而,原子彈對臺灣的影響,並不僅止於此,也不只是促成臺灣統治權的更替而已。在那之後,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和對人類文明的衝擊,以多樣的形式留存於臺灣社會;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可以看見其痕跡。
    泛科學、科學大抖宅 2022/10/19
總筆數:14 每頁筆數:12 頁次:1/2